以下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王仓鸿 (Baker) 京东方,AMOLED研发特聘专家 报告详情 题目:2021 SID显示周新式显示电子技术 摘要:显示算法、创新型显示电路、显示界面与驱动电路、新兴显式技术等 讲师简介 秦宗 中山大学,副教授 报告详情 题目:SID 2021显示周:车载显示技术进展与展望 讲师简介 秦宗于2008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与计算机双学士学位和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13至2019年,于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先后参任博士后与助理研究员;并于2019年以引进人才加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任副教授。 秦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VR/AR、3D显示、应用视觉、车载显示、柔性与电子纸显示等,目前有超过25篇SCI(包含两篇Editor'sPick)和40篇国际会议论文发表,并为超过20件不同国家专利的发明人。他3次获得显示领域最重要国际会议SID Display Week的DistinguishedPaper Award,以及5次其他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在SID、ICDT、IMID、IDW、IDMC、IPC等国际会议上多次发表邀请报告。他目前担任SID和SIDChina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SCI期刊Journal of SID的副编辑。 张宇宁 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详情 题目:信息显示中的视觉感知研究进展 讲师简介 李重君 安徽壹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长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常年担任SID总会及北京分会OLED技术委员,参与制定及主持近年SID显示周技术研讨会OLED相关讲座,历经廿余年的显示领域研究生涯,研究课题较广,涉及从EL器件研发参与到工厂生产、从EL器件制作拓展到AMOLED显示屏制作、从高校科研平台放大到G3.5刚性AMOLED量产线、G8.5 OLED TV先导线、G6柔性AMOLED量产线等项目建设及运营。 牟同升 浙江大学/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教授 报告详情 题目:SID 2021显示周 - 新型显示器性能的光学评测 摘要:近年来,包括电子纸、激光显示、HMD、HUD、VR/AR 显示在内的创新显示技术的进步对传统的光学测量方法提出了挑战。这些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的照明环境,这使得测量必须考虑真实的现场场景,而不是一个完全漆黑的实验室设置。此外,传统的显示测量系统仅考虑用户在二维系统中观看显示器。现在像 HMD/HUD 和空中显示器这样的显示系统都是在在立体空间 (3D) 中呈现信息,传统的笛卡尔坐标系可能不再适用。然而,FOV 的测量也变得更具挑战性,除非 LMD 能够准确地模拟眼睛的旋转和扩张。本次演讲将向您概述有关评估这些新时代技术的当前光学测量方法的重要信息。 讲师简介 牟同升,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教授,浙江智慧健康照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显示量测和光健康标准化资深专家。目前,他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EC TC110标准发展策略组AGS成员,担任激光显示、眼戴显示(AR/VR)等多项新型显示光学评测国际标准项目组长;同时,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74“光与照明”联接ISO TC159/SC4“人与机器交互作用”的标准联络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TC110“电子显示”与IECTC76“光辐射安全”两组织之间的标准联络官;在显示光学测量和光生物健康评测国际标准制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两次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发的“IEC 1906”奖。 刘亚伟 维信诺,OLED技术总监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刘亚伟博士毕业于深圳大学,曾于2014年-201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维信诺OLED 技术总监,负责阵列、OLED、模组工艺技术的研发管理工作。具有17年的 OLED工作经验,对AMOLED工艺技术有较深的理解。申请专利100多项,其中美国专利26项。 钱磊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主要从事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量子点发光与显示技术。先后创办了美国Nanophotonica公司和苏州瑞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推动纳米光电材料和器件的产业化;曾任TCL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负责组建量子点显示技术团队。2019年10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包括NATURE PHOTONICS(两篇)和NATURE COMMUNICATIONS(四篇),专利250余项。 陆建钢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报告详情 题目:SID 2021显示周液晶技术新趋势 讲师简介 陆建钢,浙江大学电子与科学技术专业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国三星电子新世代液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ID程序委员会委员和SID北京分会LCT技术委员会主席,LaserResearch and Application编委,中国图型图像学会三维显示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包括液晶材料与光子器件,三维显示光学系统,集成式微结构光子器件与柔性传感器件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篇(1篇ESI高引论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0余篇。SID年会杰出论文2篇,JSID年度杰出论文1篇,SID displayweek展示金奖,三星技术奖。申请显示材料与器件方向专利百余项,授权70余项。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仪器专项、863、973课题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
杨柏儒 中山大学,教授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季洪雷 TCL电子有限公司,系统工程师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2007年于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毕业,2017年继续于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4月获得广东省光学膜材料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 2017年受聘为 SID 北京分会技术委员,2019年受聘为全国纳米标准委员会技术委员并加入国际标准IEC TC110 专家组成员。 2015年 “BMS背光模组整机一体化设计液晶电视关键技术” 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7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非在学,EI收录的文章两篇: 在发光学报刊物上发表文章 《水热合成法制备CaTiO3:Re3+(Re=Eu,Dy)及发光性能》 在中国光学刊物上发表文章《量子点液晶显示背光技术》 2018年在SID展会上发表文章《Low Cost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Film Based Wide Color GamutBacklight Unit for LCD TVs》 2019年在SID 展会上发表文章并做了邀请报告《Hybrid Backlight System based on Blue, Red LEDs and Perovskite》 2019年在信息记录材料上发表文章《Mini-LED在TV显示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9年在ICDT上发表文章《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Current Low Blue Light Standards for TVProducts》 2021年在北大核心刊物《液晶与显示》上连续发表了文章: 《Mini-LED 背光技术在电视产品应用中的进展和挑战》 《Micro LED 显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挑战》 在《中国光学》上发表文章《Mini-LED背光液晶显示技术的亥姆霍兹-科尔劳施效应》 2011~2021年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11篇,参与申请专利40篇 郭欢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市场经理 报告详情 题目:TDDI技术及发展趋势 摘要:LCD TDDI从2020年开始在手机显示触控应用占比已经超过50%,成为了手机显示屏的主流技术。集创北方从2015年就开始自主研发TDDI产品,成功打造了a-SI HD TDDI ICNL9911系列,其中ICNL9911C凭借可靠的产品品质及专业的技术支持,成为手机HD/HD+显示屏驱动IC主流供应资源。本议题主要介绍ICNL9911C TDDI技术亮点以及LCD TDDI在窄边框、高帧频、高集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 讲师简介 谢锦林,集创北方 MD BU市场部 市场总监,负责公司触控和指纹两条产品线整体规划和客户推广。在芯片行业具有超过17年的经验,其中显示触控芯片有超过9年的从业经验。涉及的触控芯片类型有Add-On/LCD On-Cell/OLED Rigid On-Cell/OLED Flexible On-Cell/Wearable Touch等。在指纹芯片领域,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电容式Coating指纹芯片/电容式盖板指纹芯片/TFT大面积光学指纹芯片。其中AMOLED大面积屏下指纹在2019国际显示技术会议(ICDT 2019)上荣获“2018年度最佳创新显示组件奖 金奖”。近年来主要聚焦于OLED Flexible On-Cell Touch和FoD 指纹。 宋立 杭州远方光电,光电科学研究院副所长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宋立博士,近年来,主要专注于显示器光电检测基础设备及集成系统的开发,并参与多项显示行业内的标准制定,在显示测量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对测量设备的精确的量值溯源有一定的研究,为设备提供精确的校准方案,实现高精度测量。 洪志坤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史世明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监 报告详情 题目:水滴形态内折叠AMOLED技术 讲师简介 史世明,工学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现任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OLED器件研究副总监。SID(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国际信息显示学会) Flexible Display and E-Paper委员会委员。从事显示技术研究10余年,现致力于柔性AMOLED显示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先后主导或参与完成BOE多项柔性AMOLED新技术研发,包括低温Oxide TFT、LTPO、柔性透明显示、柔性触控、卷曲、折叠显示等技术,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
柏泽龙 致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副总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霍思涛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技术专家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刘广辉 TCL集团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开发处总监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2013年进入显示行业,从事显示面板研发相关工作,先后参与过a-Si、LTPS 、IGZO 等多项背板工艺技术开发及LCD 、AM OLED、Mini-LED、Micro-LED等显示技术的开发,开发产品类别涵盖VR、手机、平板、笔电、TV等各个领域。 符鞠建 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技术专家 报告详情 题目:SID 2021显示周: Micro-LED显示技术进展与趋势
讲师简介 符鞠建,南京大学物理系,现就职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家,多年的新技术开发经验,先后从事氧化物半导体,透明显示,Micro LED等技术开发工作。
刘林峰 TCL华星光电,新型显示技术STE工程师 报告详情 题目:MiniLED,OLED显示HDR技术近期进展 摘要:主要介绍MiniLED和OLED显示的HDR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基于MiniLED背光LCD的HDR技术及应用于车载HUD,医疗等场景的HDR特性研究,以及OLED HDR特性研究等,分析和讨论相关技术的要点和发展趋势 讲师简介 刘林峰博士于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TCL华星光电,从事先进显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推进。申请第一发明人专利20余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潘甦 TCL华星光电,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资深工程师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潘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液晶显示新器件技术及应用,高性能超薄偏振片的开发。2018年加入TCL华星光电,负责量子点色转换、新型光电传感器件及应用等创新技术。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10余项,多次在SID 国际显示周发表口头演讲。 季洪雷 TCL电子有限公司,系统工程师 报告详情
讲师简介 刘子维、毕业与暨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曾就职于比亚迪汽车ESD事业部工程师,长安标准雪铁龙汽车环境事业部主管、现任深圳市凯仕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专攻显示面板行业的空间环境和静电消除管控。SID个人资深会员,深圳半导体协会会员。 |